艾绒液治疗呕吐和呃逆的方法很简单,只要用艾绒液涂抹刺激相关穴位,就是要多涂抹,一般一天至少3次。艾绒液涂抹的穴位按照传统有火艾灸的穴位。
■艾绒液治疗呕吐
呕吐多因外邪、食滞、痰饮、肝气等邪气犯胃,以致胃气痞塞,升降失调,气逆作呕;或为脾胃气阴亏虚,运化失常,不能和降。寒邪客胃引发的呕吐可通过灸法缓解,其症状为时吐清水或稀涎、进食则吐、喜暖畏寒或大便溏薄。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。
艾绒液涂抹特效穴位:內关穴、足三里穴、上脘穴、胃俞穴
方法一:温和灸內关穴
快速取穴:伸肘仰掌,微屈腕,从腕横纹上量约3橫指处,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即为内关穴
艾灸方法:艾条温和灸内关穴5~10分钟,或艾炷隔姜灸内关穴5~7壮。
方法二:回旋灸足三里穴
快速取穴:屈膝,用同侧于张开虎口围住髌骨外上缘,余4指向下,中指指尖所指处即为足三里穴,按压有酸胀感。
艾灸方法:艾条回旋灸足三里穴,每次灸15~20分钟。
方法三:隔姜灸上脘穴
快速取穴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中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为中脘穴,其上1指宽(拇指)处即为上脘穴。
艾灸方法:艾炷隔姜灸上脘穴3~5壮,每天1次。
方法四:隔姜灸胃俞穴
快速取穴: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,向下数5个椎体(第12胸椎),在其下向左右两侧分别量取2指宽(食指、中指并拢)即为胃俞穴。
艾灸方法:艾炷隔姜灸胃俞穴5~7壮,每天1次
■艾绒液治疗呃逆
呃逆,即打嗝。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,由橫膈膜痉挛收缩引起。多与饮食有关。特别是饮食过快、过饱,摄入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也可引起。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为难治性呃逆,多发生于某些疾病,如中风。多由邪气与积滞中阻,或暴怒气逆,胃膈气失宣降所致。表现为呃逆连续,声短而频。如偶发者可不治自愈。如发作不止,宜宽膈和胃、降逆调气,可取内关、足三里、巨阙、膈俞等穴灸之。
特效穴位:内关穴、足三里穴、巨阕穴、膈俞穴
方法一:隔姜灸内关穴
快速取穴:伸肘仰掌,微屈腕,从腕横纹上量约2橫指处,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即为内关穴。
艾灸方法:艾炷隔姜灸内关穴5~7壮,或艾条温和灸5~10分钟灸内关
方法二:回旋灸足三里穴
快速取穴:屈膝,用同侧于张开虎口圈住髌骨外上缘,余4指向下,中指指尖所指处即为足三里穴,按压有酸胀感。
艾灸方法:艾条回旋灸足三里穴,每次灸15~20分钟。
方法三:回旋灸巨阙穴
快速取穴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将胸剑结合(胸骨最低处)与肚脐中央连线4等分,连线的上14与34交点处即为巨阙穴。
艾灸方法:艾条回旋灸巨阙穴10~15分钟,每天1次
方法四:隔姜灸膈俞穴
快速取穴: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,在其下向左右两侧分别量取2指宽(食指、中指并拢)即为膈俞。
艾灸方法:艾炷隔姜灸膈俞穴5~7壮,每天1次
上一篇:艾绒液食欲不振
下一篇:艾灸液治疗腹泻、痢疾穴位图
艾绒液艾灸液,神奇的液体膏药,效力贯通经络8秒直达病灶,使用方便家庭常备,因为艾有参之功,参无艾之德!
有艾健康网测试不同品牌的艾灸液,添加微信15394368788了解测试结果以及艾灸液内部优惠价格。
热门阅读: